热线电话:
400-123-4555招商BOB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BOB很抱歉,没有找到和您的查询相匹配的结果。您可以尝试更换检索词,重新搜索。
过去10年,是公募基金行业腾飞的10年:作为A股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基金行业是大资管行业增速最快的子行业,期间总规模从2.87万亿增长到27万亿,持有人从不足4000万到超7亿户;为投资者创造了优秀的长期回报,10年累计盈利5万亿元、累计分红1.54万亿元,成为普惠金融的典范。
过去10年的非凡成就,为下一个10年发展筑造高起点。未来基金行业迎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在这一关键时刻,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招商基金总经理徐勇畅谈基金行业10年发展,践行价值投资、支持实体经济、服务普通投资者的重要历程。
这位由保险行业“转战”公募基金行业的资管老将坦言,公募基金过去10年确实取得了快速发展,亮眼数据的背后体现的是公募基金始终坚持以持有人利益为中心的初心,是公募行业践行国家战略主线、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体现。
“可以预见,公募基金行业未来将呈现出头部机构综合化与中小机构特色化并行发展、优胜劣汰的新格局。”徐勇表示,在这一新格局下,招商基金整体策略是“全面”、“均衡”、“稳健”,强化综合能力,围绕客户需求和市场机遇稳扎稳打,保持在固收投资领域的传统优势,强化“固收+”实力品牌,夯实主动权益投资能力,满足投资者多元化财富管理需求,切实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做“难而正确的事”,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中国基金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中国金融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十年。从基金行业来看,你认为过去10年最大变革和成果是什么?
徐勇 :目前,中国的公募基金是仅次于美国、卢森堡和爱尔兰的全球第四大基金市场,是A股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是大资管行业增速最快的子行业。
10年间,中国的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从2.87万亿元到27万亿元,增长超过8倍,基金持有人从不足4000万到超过7亿户,增长超过17倍,尤其是2018年以来,公募基金的产品结构持续优化,货币基金占比持续下降,权益类产品占比大幅上升,为广大老百姓提供了更加普惠、选择更丰富的理财方案。这前后十年的变化,体现的是公募基金行业在投资体验、投资者教育、产品创新布局等方面的巨大成就。
过去10年基金行业高速发展数据很亮眼,同时我们也应该透过数据看到行业变化。在过去每一次遭遇发展波动或处于低谷之际,基金行业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不断提升能力建设,扎实打造主动管理能力,不断凝聚力量投入历史发展洪流之中,这也让基金行业的主动管理能力不断精进,在大资管行业中具备较强竞争力,这也是主动权益基金占比不断提升的原因。
不仅如此,基金行业的发展是要建立在回归信托本源、回归为持有人利益服务的初心之上,这是未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同时,公募基金行业发展要贴近国家发展战略主线,服务实体经济,这既是国家发展所需、监管引导方向,也是公募基金行业的自觉认识;在此期间行业通过资产框架引导资金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通过深度研究促进上市公司治理优化。
中国基金报:你认为,公募基金如何结合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的要求,在做好资产管理的同时,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徐勇:公募基金管理资产超过27万亿元,是大资产管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投资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了资金支持,通过资产定价引导了资源优化配置,通过公募产品的普惠特性大幅降低了专业理财的服务门槛、服务了共同富裕目标,可以说,公募基金一直在积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始终牢记习“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的要求。
在新发展阶段,公募基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和新发展格局的效率和水平:
一是坚持以行动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理念,切实为专精特新和科技创新企业、新经济和新动能主体提供长期资本支持,发挥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
二是积极发展诸如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业务,帮助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
三是立足普惠特性丰富产品品类,创设基于客户特定目标的解决方案型产品,发行合理让利型产品,真正让老百姓的财富保值增值需求得到更好、更有效满足,提升“获得感”。
四是运用科技手段拓宽客户边界、提升服务效率、更精准地匹配产品和客群,让更多普通大众、低收入群体有机会、有渠道享受到专业资产管理服务,让资产管理飞入寻常百姓家。
五是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和慈善事业,比如发行从管理费中提取一定比例支持慈善公益事业的资产管理产品,发行免佣金低费率公益资产管理产品定向投资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公益项目,免费为慈善基金会提供资产管理专业服务,等等。
中国基金报: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逐步向机构化转变,公募基金在其中的占比显著上升。如何看待公募基金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引导长期资金入市这一层面,可以做哪些工作?
徐勇:公募基金在资本市场发展中发挥了很多作用,但我认为有两个重要作用要强调和肯定:一是用脚投票,二是用手投票。所谓“用脚投票”,就是把资本这种稀缺要素向有长期价值、社会责任的企业集聚;所谓“用手投票”,就是代表广大投资者督促上市企业落实向投资者的承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公募基金做大做强做优本身就是在引导长期资金入市,通过专业机构投资者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改变过去中小散户追涨杀跌、炒小炒新的局面。同时,公募基金可以进一步面向年金养老金客户、保险客户强化产品服务,积极参与个人养老金投资业务,从资金端逐步提升受托资金的投资期限,实现长期资金入市。
中国基金报:资产管理之道,不在朝夕之赢,而在长远之兴。公募基金该如何进一步提升专业投资能力,以及自身在资本市场的话语权?
徐勇:公募基金公司作为专业资产管理机构,专业投资能力的根基主要是三个:第一是“专业人才”,第二是“专业体系”,第三是“专业文化”。
“专业人才”好理解,公募基金是基金经理制,基金业绩的好坏很大程度由基金经理决定;但基金经理不是万能的,BOB每个基金经理都有自己的能力圈,这就需要打造更加专业的基金经理团队基础上的“专业体系”,从依赖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升级为依赖团队化、一体化、智能化的投研体系,运用工业化的分工合作机制和现代化的金融科技工具为基金经理赋能;但“专业体系”也不是万能的,还要看能不能把体系的力量充分迸发出来,这就需要“专业文化”为“专业体系”赋予灵魂。
招商基金“本分、专注、开放”的深度研究文化、“简单、专业、分享、高效”的工作文化和“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廉洁文化,都是在为人才和体系注入灵魂。公募基金进一步提升专业投资能力,关键就是进一步夯实“专业人才”、“专业体系”、“专业文化”这三个根基。
关于公募基金在资本市场的话语权问题,我认为这是一个结果而不是一个目标。公募基金的目标始终都应立足于为持有人服务,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以更好地满足持有人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管理了更多资产、服务了更多客户、创造了更多价值,资本市场自然以及必然会尊重我们。
中国基金报:在参与社保、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等养老三大支柱建设上,公募基金行业做出了哪些贡献,取得了哪些成绩?未来在个人养老金业务上将发挥哪些重要作用?
徐勇:公募基金行业在我国养老三大支柱建设上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养老金投资管理中始终发挥重要作用。
比如在社保基金18家境内投资管理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1家投资管理人、年金基金22家投资管理人中,基金公司分别占16席、14席、11席。目前,公募基金行业受托管理的各类养老金资产超4万亿元,创造了良好的长期收益,实现了养老金资产的保值增值。尤其是在今年备受关注的个人养老金方面,公募基金较早参与了第三支柱的准备工作,早在2018年证监会就指导基金行业推出养老目标基金,通过采用基金中基金(FOF)形式、目标日期或目标风险的投资策略、设置封闭期或最短持有期的产品运作方式等,丰富个人养老的投资工具。截至今年6月末,已有51家基金公司发行了179只养老目标基金。
未来在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建设上,公募基金将发挥专业优势,从以下几个方面为第三支柱建设贡献力量:
一是做底层投资产品的供应商。公募基金要着力构建完善覆盖各类资产、风险梯度清晰的主动和被动产品线,为个人养老金丰富资产配置工具。
二是做养老金融产品创新的领航员。在个人养老金业务上,公募基金会直面与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充分竞争,因此更应在业务优势范围内做好产品策略、形态、费用等方面的创新尝试,引领行业发展。
三是做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顾问体系的先行者。实际上,2019年证监会下发《关于做好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已经推出面向个人投资者的基金投资顾问试点。公募基金行业在试点基础上,结合个人养老金的特点,可以利用智能投顾等新技术,整合现有投顾服务体系,满足个人的养老投资需求,进而为个人全生命周期的养老金融总规划提供解决方案。
四是做个人养老金投资者教育工作的践行人。公募基金要建立起与个人养老金投资概念相匹配的投资者教育模式,引导个人建立定期储备、价值投资、合理配置的长期养老投资理念。
中国基金报:公募基金直接面对最广大的投资群体。你觉得国内基金投资者在投资理财观念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未来如何更好地向投资者贯彻“长期价值投资”理念?
徐勇:随着投资者教育工作的持续开展、投资者结构的持续变化、投资者不断接受市场的洗礼,国内基金投资者的投资观念在逐步成熟。
投资者成熟的一大重要变化是关注风险调整后收益,投资者不会简单看过去收益率有多高、历史排名有多好,开始更多关注历史回撤有多大、基金经理的口碑怎么样、历史业绩的持续性如何等等。以招商基金产品线为例,我们的“瑞”系列产品过往回撤低、“安”系列相对弹性稍高、历史业绩可追踪、基金经理有口碑,因此追求稳健收益的客户大多买瑞系列,风险承受能力稍高的客户大多买安系列,这就表明投资者的选择越来越理性。
顺应这些变化,公募基金的发展必须回归本源。一方面在客户端做好投资者教育和产品适当性匹配,把合适的产品销售给合适的客户,引导客户做好风险、收益、期限的匹配,改变追涨杀跌、赚小亏大、赎旧买新等情况;另一方面在资产端关注长期投资业绩、风险调整后收益,实施长周期考核,限制“风格漂移”、“高换手率”等博取短线交易收益的行为,切实发挥资本市场“稳定器”和“压舱石”的功能作用。
中国基金报:“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一直是困扰投资者和基金公司的一大问题,在增加投资者获得感方面,未来基金公司该如何做好投资者陪伴和引导的工作?其中的难点与破解之法何在?
徐勇:我们统计了近年来公募基金投资者的收益情况,整体来看基民的收益率低于基金的收益率,根本原因是资产管理机构、销售渠道、投资者三者利益在短期内不完全一致,资产管理机构的管理费收入、销售渠道的中间业务收入,未能充分挂钩投资者的收益。
如果把“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分离”的产品销售模式转变为“管理人与投资者收益挂钩”的投资顾问模式,就能更好地督促基金公司站在基民角度进行投资、销售和服务,转变投资者教育流于形式、投资者服务缺位、基民持有体验不佳等问题。
从目前来看,基金投顾业务、销售渠道对保有量的考核机制等刚刚起步,从根本上破除原有机制的惯性还需时日。招商基金今年颁布实施《招商基金价值观负面行为清单》,就是试图以价值观带动公司上下转变行为模式,努力做难而正确的事,从关注自身利益、短期利益转到关注客户利益、长期利益上来,提升客户获得感,这个自我革命的过程可能痛苦,但是站在长期来看,我们坚信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
中国基金报:今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基金公司过去几年主要从哪些方面践行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未来将在哪些领域发力?
徐勇:《意见》是近年来行业对于高质量发展转型有关呼吁的集大成者,既强调了投研核心能力、投资者获得感、产品和业务创新等“投-产-销”相关内容,又关注了养老金融发展、高水平开放、合规风控等重要领域,还涵盖监管政策导向、行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司治理、激励约束机制等管理事项,其中一些事项在过去几年已经在推进或实施,比如:
第一、投研风控方面,构建团队化、平台化、一体化的投研体系,扭转过度依赖“明星基金经理”的发展模式,践行长期、价值、责任投资的理念,夯实信用风险研究的能力,完善内控合规体系和全面风控机制;
第二、产品服务方面,大力推进主动权益和被动指数基金发展,积极拓宽固收、固收+和FOF产品线,BOB服务机构客户和年金养老金客户等中长期资金的能力持续深化,公募REITs和基金投顾业务加快推进,投资者教育、客户画像和客户陪伴等工作更加深入;
第三、行业基础设施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基金E账户、机构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中央数据交换平台等一批基础设施已在论证或推进实施,“合规、诚信、专业、稳健”行业文化建设持续推进,长效激励约束机制不断优化。
招商基金在上述方面也紧跟市场节奏,力争各项工作走在前面。未来看,在前述工作持续深入过程中,一些困扰行业多年的难点痛点问题将是改革攻坚的重点,一是销售端如何切实改变“重首发、轻持营”的现象,有效开展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逆向销售”;二是客户端如何解决有效的投资者教育和客户陪伴问题,如何从产品销售模式向基金投顾模式转型;三是投资端如何有效扭转对“明星基金经理”的过度依赖,如何科学设计激励约束机制来引导投研人员更好发挥主动性、积极性,把长期、价值、责任投资理念落在实处;四是产品端如何走出“伪创新”,在中低波动型产品、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管理人合理让利型产品等方面开辟“新天地”,如何抓住“走出去”的发展机遇等等。
在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的大力推动、媒体的积极监督和同业机构的主动转型下,我们相信这些改革的难点和痛点一定会找到更优的解决方案。
中国基金报: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有一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问题,你如何看?
徐勇:从行业发展来看,目前行业头部基金公司基本都致力于综合化经营,市场经常听到“在主要的业务领域不能有短板”。但其实即使是头部基金公司,也都会遇到能力短板问题,需要通过持续的能力建设弥补自己的不足。
在这一过程中,必然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也体现在《意见》中,要有重点、有聚焦、有关键,比如在主动权益投资能力、产品创新、客户陪伴、基金投顾业务上是值得花大力气布局的。从自身能力发展讲,招商基金的战略是“一核两擎四化”,我们要抓关键、抓主要工作,对于符合投资者差异化理财需求、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业务,要超前布局、舍得投入,全力推动。
招商基金力争以持续稳定较好的投资业绩为投资者创造收益,在这样的指导之下,我们始终保持对自己能力圈的清楚认识并适度拓展能力圈。之前我从事年金业务时,经常提醒自己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在投资管理上,也要始终做到“两个如”,来提示、警醒自己,推动自身更好地发展。
中国基金报:当前公募基金行业竞争愈发激烈,未来行业竞争格局预计会有哪些变化?作为行业大型基金公司,招商基金会有哪些创新尝试?
徐勇:《意见》开门见山指出,支持基金管理公司在做优做强主业的基础上差异化发展,形成综合性大型财富管理机构与特色化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协同发展、良性竞争的行业生态。由此来看,公募基金行业未来将呈现出综合化与特色化并行发展、优胜劣汰的新格局。
一是头部机构综合化。目前,前20大头部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了行业超过60%的资产规模,而国外的头部效应更加明显。从头部公司发展趋势来看,较多是全品类全渠道的综合化经营。
二是中小机构特色化。10年前我们来看公募基金行业,相互之间的差异没有那么大,1000多亿规模已经是头部了;但是经过10年发展,我们看到行业的公募管理人已经超过180家,管理1000多亿资产的超过50家,晋升头部的门槛越来越高,中小机构要生存必须要特色化经营,在细分领域、细分客群创出自身特色。
三是优胜劣汰、进退有序。未来公募基金不再具有牌照优势,或者至少牌照优势相比10年前大大降低,越来越成为竞争性行业,竞争就意味着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招商基金的应对策略就是“全面”“均衡”“稳健”,强化综合能力,围绕客户需求和市场机遇稳扎稳打。我们不能假定我们比其他人更聪明、比其他机构更幸运,我们认为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以巧取胜的概率很低,即使有,机遇也垂青有充分准备的机构。因此,我们的创新尝试首先是跟上行业创新的节奏,万里长征的第一要务是跟上队伍,在跟上的同时,注重创新实效,比如我们在现在推进的产品创新、金融科技创新、流程机制创新等等,都是要解决公司发展中的问题。
中国基金报: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以及外资基金公司的竞争,如何看?对公募基金的挑战和机遇在何方?
徐勇:从经济学的视角,竞争能够带来福利的最大化。因此,站在投资者的立场,我认为公募基金、银行理财等资管机构的竞争是好事。站在管理者的立场,虽然银行理财、外资基金的竞争让我们面临更大的压力,但也让我们从竞争中学到很多好经验、好做法,也逼迫我们不断自我迭代和升级,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能力边界的延伸。回顾过去五年,公募基金正是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在大资管行业中创出了超过20%的年均复合增速。
关于挑战和机遇,我认为市场不缺钱,缺的是解决投资者不同需求不同场景的优质资管产品和服务。在资管新规下,公募基金和银行理财、私募基金、保险资管、信托公司统一标准、同台竞技,考验的是我们面向不同客群或不同需求提供精准服务和产品匹配的能力,因此公募基金的挑战在于如何在竞争中不断突出自身优势来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我相信,只要我们在客户心目中树立了信任,那么就会助力整个公募基金行业更好把握财富管理的大机遇。
中国基金报:从保险行业转型到公募基金行业,身份的转变给您带来哪些变化?你加盟招商基金,对公募基金有哪些思考和期待?
徐勇:我刚加入招商基金时,就有不少同行谈及公募行业竞争激烈,我想说作为一个保险资管行业多年的从业者,我愿意也相信自己能够接受挑战。
短短几个月间,我走访了同业、监管、渠道等,深切感受到基金行业和保险行业的相同与不同。两个行业有一个核心的共同点,都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都是普惠金融,都要以持有人、受益人和投资者利益为先。
不同的是,之前在保险资管更多面对的是机构投资者,来到基金行业需要更多面向普通个人投资者。同时,基金行业聚集了大资管领域更多优秀人才,更强调以人为本,非常尊重人的价值和能力,在激励机制上也更完善,需要短、中、长期相结合;同时基金行业直接参与二级市场投资,直接服务国家战略转型大方向,助力资本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因此,两个行业尽管在“术”的方面或许有所不同,但“道”是一致的。不管身在保险资管还是公募基金,我思考的都是如何更好地服务投资者、如何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从这个方面来看,身份的转变不会带来更多变化。
但是,由于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服务的客户群体不同,资金属性和投资目标也有所差异,这就意味着我之前的一些经验或思考需要结合新情况做出改变。
一是更深刻洞察客户的多元需求。保险公司客户的需求较为一致,BOB本质上是通过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实现绝对收益目标,尤其保险公司的投资指引比较明确,投资团队不需要在了解客户需求上花费过多精力。但是公募基金客户非常多元,普通老百姓的投资目标、风险收益特征经常比较模糊,不可能“一招鲜吃遍天”,需要针对不同客群进行精准画像,根据客群的差异化需求提供适配产品,因此我到招商基金以来,首要任务就是拜访我们的重要客户和重要渠道,到一线倾听他们的诉求。
二是更全面思考公司的产品布局。保险资管是一整套从战略资产配置到战术资产配置再到品种投资的解决方案,而公募基金是一系列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差异化产品。我们看到,不同公募基金管理人的产品布局都有各自的特点,不同产品布局也有各自的优劣势,如何立足自身禀赋和客户痛点进行科学产品布局,如何持续推进投资者教育、客户陪伴等工作,这些也是重点关注的工作。
三是更及时捕捉市场发展动态。公募基金较保险资管,竞争更激烈,透明度更高,这也要求我必须时刻关注市场变化。
中国基金报:请你谈谈招商基金未来三年、五年计划?在公司业务发展、投研优化、个人养老金业务发展上,有哪些重要规划?
徐勇:去年我们开始实施招商基金2021至2023三年发展规划,提出了“一核、两擎、四化”的发展战略,“一核”就是以“主动管理公募业务”为核心,抓住关键、巩固优势,均衡稳健发展;“两擎”就是抓住“养老金业务、创新及工具类业务”发展机遇,为公司持续发展培育动力;“四化”就是在客户导向化、投研平台化、经营数字化和管理科学化四个方向实现突破,为“一核两擎”各项业务提供强大保障。当务之急,是围绕上述规划重点抓落实,同时积极主动融入招商银行大财富管理价值循环链,为招商银行打造最佳价值创造银行作出积极贡献。
关于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业务发展,公司也明确了个人养老金业务是公司三年发展规划中养老金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立公司层面的跨部门联席工作机制,集公司之力打造招商基金“养老有招”养老金品牌。
中国基金报:目前不少基金公司都打造特色化、差异化,你希望招商基金有个什么样的标签?怎样把自己的特色、优势做出来?
徐勇:我希望招商基金能成为为投资者创造持续、稳定、较好投资业绩的专业化公司,标签是清晰的:持续、稳定、较好,能够长期陪伴、让投资者放心。
招商基金有些标签是非常清晰的,有些还在持续打磨之中。比如我们的传统优势固定收益投资,比如我们长期业绩、风险控制、人才梯队建设、养老金投资等等,在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中均有良好口碑,这些固有优势标签我们要延续下去。
近两年我们在市场上形成的具有良好口碑的是“固收+”业务,目前也已经形成了招商基金的一块招牌,“固收+”业务是建构在公司强大的固收投资实力基础上,将权益投研积累融入进去,以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对稳健收益的投资需求。招商基金推出的“低波动”和“相对弹性”的“固收+”产品线,成为今年的主要增长点,目前总规模已经超过千亿,位居行业前列。
招商基金也在打造一些新标签,比如在主动权益投资上,招商基金多年的持续耕耘,苦练内功,也取得较好成绩,在行业及客户中初步形成一定的辨识度。
近年来,招商基金通过外部引进优秀人才和内部自我培养的方式,持续完善人才梯队,夯实投研团队力量,打造投研一体化机制,推动投研能力建设。招商基金从2020年开始设立产业链小组,将研究和投资结合起来,将基金经理和研究员部署到产业链小组中,由资深投资经理、基金经理担任组长,资深研究员担任副组长,一起推进深度产业链研究。同时,调整考核机制,长、中、短结合考虑,同时加大长期考核权重,力争将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真正体现到基金的投资运作上来。
未来我们要保持定力,做难而正确的事情。我对未来很有信心,公司经营班子过去两年在这些领域的布局非常有战略远见,我要做的是进一步推动这一战略的落地实施,更好打造投研一体化、平台化、团队化,提升主动管理能力。
中国基金报:短期导向、规模情结、排名喜好等不良文化现象困扰着行业发展,如何才能改变基金经理明星化、产品营销娱乐化、基民投资粉丝化等不良风气?
徐勇:明星化、娱乐化、粉丝化是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现象,我们看到,今年以来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已经出台相关要求来整治和净化这些不良现象,各家基金机构也在积极行动。
招商基金积极响应行业和招行号召,从文化建设入手,开展了“以价值观为引领、践行高质量发展”主题行动计划,强调公司的管理规模和利润只是结果,必须把首要目标放在如何更好满足投资者的风险收益偏好和产品需求上,不追求在市场上的“曝光率”,着力提升在客户心目中的“满意率”。我们相信,随着投资者趋于成熟,资产管理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这些发展中的问题一定会解决。
中国基金报:在长效激励约束机制方面,公司有哪些探索?如何弱化规模排名、短期业绩、收入利润等指标的考核比重,而增加长期业绩的权重,并将投资者实际盈利等因素纳入考核指标?
徐勇:招商基金坚持以市场化对标为原则,持续完善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避免短期激励和过度激励。2020年起,公司绩效体系中已经较大幅度调低净利润等财务指标权重,更加关注中长期投资业绩以及客户体验指标;2021年以来,公司公募投资业绩考核周期进一步拉长,中长期业绩权重也有较大幅度提升;同时,进一步完善了薪酬递延发放机制,薪酬递延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并明确了高管、基金(投资)经理等奖金跟投机制,持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员工与公司长期发展、持有人长期利益一致。
此外,公司持续关注考核指标的优化,比如今年制定绝对收益策略产品的考核目标时,除了有绝对收益指标的考核,还加入了衡量风险收益和客户体验的calmar比率考核,引导投资团队为稳健投资客群创造持续稳定的投资业绩,避免为过度追求收益或市场排名而出现可能损伤客户利益的行为。
中长期业绩、投资者实际盈利的提升改善是高质量发展的结果体现。今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意见》,既对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也为我们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招商基金目前正在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在关注规模、利润等传统指标基础上,从投资、客户、产品、合规风控和公司治理等维度进一步打造更多元更高质的指标监测体系,增加对“投资换手率”、“投资者收益率”、“新发产品留存率”、“客户盈利情况”、“客户持有期”等高质量发展相关指标的关注和跟踪监测,未来将把其中的成熟指标纳入考核。
中国基金报:在产品创新方面,哪些产品才是对投资者真正有价值的,应当摒弃哪些“伪创新”产品?
一是该创新是否有助于解决投资者的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创新应该为投资者拓宽投资品种边界、丰富风险收益图谱、提升投资便捷性、BOB降低投资成本等方面贡献新的思路和方案,如公募基金行业推出的养老FOF、公募REITs、科创指数产品、指数增强ETF、商品期货产品等。
二是该创新能否有助于投资者实现更好的投资收益。例如持有期型产品、管理人合理让利型产品等,通过产品结构或费率安排等引导投资者长期持有。
四是产品创新要与投资者适当性有机融合,把好的创新产品销售给合适的投资者,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产品的价值。
因此,招商基金坚持创新不能脱离投资者的实际需求,对每一个产品创新都要求从投资价值、产品设计、客群分析、产品运营、合规风控等多方面论证,努力通过产品创新更好地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并且把“不看实效、为创新而创新”纳入公司的价值观负面行为清单予以警示和禁止。BOB要求坚决摒弃“博噱头”、风险过高、错误引导投资者行为、脱离投资者投资需求、不能为投资者带来增值的“伪创新”。
本资料仅为本公司与渠道、客户沟通交流使用,不构成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
扫一扫关注大业微信公众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