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400-123-4555BOB做大还是倒下?美国直升机行业大地震在即
BOB此前,美国陆军表示“未来远程突击飞机”(FutureLong Range AssaultAircraft,FLRAA)项目竞标结果的最终揭晓期限将从9月底延到10月底。而到了10月底,美国陆军高官表示可能还会再推迟几周甚至几个月。
这是美国陆军自“越战”以来最大规模的直升机换代。这也是一场“赢家通吃”、有着千亿规模之巨的大单。
角逐的两方,一方为洛克希德马丁旗下的老牌直升机厂商西科斯基与波音联合组成的队伍,另一方则是德事隆旗下、同样是老牌直升机厂商的贝尔。
竞标的机型分别为刚性同轴双旋翼+推进式尾桨构型的“挑战者”X(DefiantX),以及采用第二代倾转旋翼机技术的V-280。
FLRAA项目将决定“黑鹰”的继任者。未来,这位继任者不仅将换掉美国陆军上千架的UH-60“黑鹰”,还将满足其他军兵种对诸多衍生型号以及海外用户的“黑鹰”换装需求。
两个项目的公关团队为这一项目竭尽所能。图为美国网红探访西科斯基S-97“突击者”。
近年来,随着双方在机型研制和试飞进度上的“你追我赶”,在各种渠道上的宣传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类公关软文层出不穷,纷纷表示己方技术方案和性能指标具有独特优势,将造成对传统直升机的划时代颠覆
不论是哪一方赢下FLRAA项目,都直接意味着未来数十年的产线兴隆、成百上千亿的进账,而输掉的一方无疑将面临着一场大地震,不论是生产制造能力还是设计开发能力,都将受到严重、乃至致命的破坏。
是的,FLRAA项目竞标结果揭晓的时刻,就是美国直升机行业未来被改写的时刻。
美国陆军“未来直升机”(FVL)计划的另一个项目是未来武装侦察机 (FutureAttack Reconnaissance Aircraft,FARA)。竞标双方同样是贝尔和西科斯基,机型分别为贝尔-360“不屈”和“突击者”X,前者是常规构型、部分技术来自贝尔-525直升机,后者则是S-97“突击者”的演进型。
目前美国陆军直升机机队中的三大主力机型分别为:波音公司的“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工厂在亚利桑那州梅萨,CH-47“支奴干”重型直升机,产自波音的费城工厂;而西科斯基的“黑鹰”,工厂则在康涅狄格州的斯特拉特福。
当前波音正根据一份多年的合同生产着812架“阿帕奇”升级版,BOB目前每年交付近100架,到2025年之后产线就要闲下来了;“支奴干”升级到BlockⅡ的计划,可以让费城工厂又忙上10年以上,但目前美国陆军对该升级计划正摇摆不定;同时,CV-22“鱼鹰”的生产也行将进入尾声。
再看西科斯基方面,在与美陆军签订最后一份“黑鹰”生产合同后,“黑鹰”已再无增量。在美国陆军眼中,需要尽早停产“黑鹰”,以便为它的继任者腾出更多的预算采购。至于斯特拉特福工厂为美国海军陆战队打造的CH-53K“种马王”重型直升机,200架的订单量显然填不饱西科斯基的肚皮。
梳理下来,不难看出波音和西科斯基的这三个工厂代表了今天美国直升机工业的大部分产能。
而未来用不了几年,它们就要闲下来了他们也在翘首期盼FLRAA项目的揭幕时刻。
考虑到多年来贝尔公司在民用直升机业务领域的营收和稳固的地位,如果竞标结果不利,或许不会对其产生动摇根本的影响。
但对于当前为美国陆军供应90%直升机装备的西科斯基-波音团队来说,尤其是对近年来在民用直升机业务上乏善可陈的西科斯基公司来说,如果这一军用直升机项目竞标失利了,那无疑是一场近乎毁灭级别的地震了。
这是因为过去一段时间里该机的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生产成本高昂,S-76D的制造和交付难以盈利。
再结合2021年8月,西科斯基宣布关闭公司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科茨维尔的民机生产设施;以及2018年,BOB西科斯基出售旗下轻型直升机S-300系列产品线目前西科斯基在民用直升机领域的业务仅有S-70i、S-70M和S-92三个型号了。
S-76已经生产了40多年,自1979年以来,全球已交付超过870架。如今莱昂纳多的AW139已成为中型机队的主宰,BOB取代了许多旧的S-76型号。
但多年来西科斯基的民机销售都呈疲软之态。虽然在2021年共交付了110架直升机,但其中S-92仅一架、S-76D仅一架、S-70M仅一架。在全球民用直升机市场中,西科斯基早已被空客、贝尔、莱昂纳多、罗宾逊等厂商远远甩下。
所以,多年来都在靠军机“铁饭碗”吃饭的西科斯基,如果这次未能分得FLRAA这块大蛋糕,后果会怎样,已可以想象。
掌握美军命门的“海赚”之道:升级、涨价、垄断?在去年的这篇早读中,我们曾关注了西科斯基连续15个月里只交付了一架民用直升机。
目前,西科斯基在它的大本营康涅狄格州,有着多达8000名的雇员(西科斯基的近三分之二人员都在这里),该州的242家供应商都与西科斯基休戚与共。自1929年以来就在日夜运转的西科斯基斯特拉特福工厂,目前每年要在康州采购约4.5亿美元的零部件和服务支持。
而自2015年收购西科斯基以来,洛马已先后投资了10亿美元来对这座老字号工厂进行现代化升级改造。
所以,如果竞标失败落败,这一切的红火都会凋零,进入一场绵延几十年的寒冬。
波音公司在梅萨的“阿帕奇”工厂同样在当地的区域经济中扮演着“火车头”角色。
同样,这一联合团队中的波音公司,计划将“黑鹰”继任者的生产工作设在费城工厂。
今天波音费城工厂生产“支奴干”的车间厂房,过去属于曾经的世界最大蒸汽机车生产商鲍德温(Baldwin)。而现在不论是鲍德温还是昔日云集的电子和石化等其他行业知名企业都从这里消失了波音成为了这片特拉华河谷下游最大工业区里的制造业顶梁柱。
而这次波音如果未能如愿中标,费城这座工厂的最终命运是否也会像以前的那些知名企业一样从这里消失?并且连带着4000多名工人和宾夕法尼亚州多达473家的波音供应商?
按照惯例,竞标中落选、型号流产的一方,随之将面临项目组的解散,曾经围绕新机忙前忙后的一大批工程师、技术人员往往将各奔东西。
以更广的产业视角来看待这次竞标,西科斯基和波音直升机业务的成败,BOB也直接关联到这些工厂所在地的制造业兴衰。
它们身后的数百家供应商以及供应商们的成百上千个次级供应商、合作伙伴,还有数以千计的工作岗位的存与亡,最终会反映到亚利桑那州、康涅狄格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的制造业和经济表现上,最终传导到近年来美国政府竭力鼓噪的“制造业回归”和“美国制造”上。BOB
说完西科斯基-波音,再看德事隆集团旗下的贝尔公司,也并不是没有上述之虞。只不过,相对于全线押注军机业务的西科斯基来说,贝尔只是没有把鸡蛋全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罢了。
即便当前贝尔在民机业务上还算顺风顺水,但还是难抵来自五角大楼这次端上来的能一口吃成个胖子的千亿大蛋糕。更何况,今天贝尔军机业务的两大王牌CV-22“鱼鹰”倾转旋翼机和AH-1系列武装直升机的生产也即将进入尾声。
贝尔公司在军用直升机的生产上也曾有过辉煌,UH-1系列交付量超1.6万架、AH-1系列交付了超1100架。
早在多年以前,随着“鱼鹰”再无大单,贝尔公司早早就开始了对工厂人员的“优化”。
对贝尔公司来说,如果未能赢得竞标,同样将对军机业务形成重创:无机可产、当前的工厂和人员规模都难以为继。贝尔公司在德克萨斯州阿马里洛和沃思堡的工程技术人员、工人们都可能面临下岗。
这样的话,贝尔能做的就只有在“未来侦察直升机”的竞标中全力以赴,甚至是破釜沉舟,将V-280在这次FLRAA竞标中的心得、独家“技能点”等迁移到贝尔-360“不屈”项目上,在FARA竞标中增加胜算的筹码。
不过,在“大蛋糕”FLRAA面前,FARA这份合同只能算是“一碟餐后甜点”了。
贝尔旗下军机型号的生产地点是美国德州,而民用机型的生产则主要在加拿大魁北克的米拉贝尔工厂。
虽然FLRAA项目对于行业最上游的这三家制造商来说堪称“不容有失”的“生死局”,但对于整个美国直升机工业来说,对于产业中下游的大大小小供应商来说,倒是多了些“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意味。
特别是对于大型、中型的供应商来说,无论赢家是谁,都离不开它们来做配套供应,也就是说,对二级和二级以下供应商来说,不论竞标结局如何,都将不愁生意。
西科斯基-波音的“挑战者”X、贝尔的V-280,两个团队的供应商名录多有交集。所以一些大中型供应商始终能从FLRAA竞标中获利。
但同时,不论是制造商还是这些供应商,它们的一致立场肯定是希望FLRAA项目不会被延迟、五角大楼的采购规模不会大幅缩减。
如果项目一拖再拖,就会造成旧产线、旧机型停产却又等不来新机的“青黄不接”局面,这必将造成产线上熟练工人的流失、资本市场对行业投资的动力不足、新技术新工艺的引入动力不足等。
特别是考虑到未来一段时期民用直升机市场前景和需求的难言乐观明朗,FLRAA项目对美国直升机产业、置身其中的大大小小公司而言,就是不容有失、千载难逢的机遇。
FLRAA项目所蕴含的千亿美元商机无疑会成为资本对该行业加大投资的关键驱动力。
只是,以上种种产业视角的前瞻和影响,理论上都不会影响FLRAA项目的最终竞标结果。毕竟FLRAA作为一款军用直升机,往往更多考虑的是性能是否足以压倒潜在竞争对手/敌人,以及成本是否在可接受范围之内等。产业上的利与弊、得与失、输与赢等等都不该是作为甲方的五角大楼所要考虑的。
但是,当这个决定已经卷入了美式军工“旋转门”,成为几大防务巨头高薪聘用的说客的首要工作时,FLRAA项目在最终揭晓前又会上演怎样的幕后角力?
本网站文字内容归中国航空报社 中国航空新闻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扫一扫关注大业微信公众帐号